阅读本文前,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方便地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内容民银证券,感谢您的支持!
56年前,在陕西有一位年仅13岁的小男孩偶然捡到一枚玉玺,他和父亲一起将这件宝贵文物交还给国家,获得了20元的奖励。谁能想到,44年后,相关部门竟然再次找到他们。究竟这枚玉玺是如何被发现的?多年以后,政府为何重返当年那个家庭?
2019年初夏,一则特别的新闻在西安引起轰动:一名市民在乘坐公交时刷出的一张卡片并非普通交通卡,而是一枚仿制的白玉玺。这款公交卡设计精美,体积小巧玲珑,极具收藏价值。2019年4月28日,西安长安通支付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了这款特别版公交卡,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这款公交卡以文物“皇后之玺”为蓝本,几乎与原件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卡的两侧印有卡号、长安通及交通联合的标识。它不仅能在西安本地使用,还可在全国超过两百个城市刷卡乘车。尽管售价高达168元,是普通卡的好几倍,但依然供不应求。第一批卡瞬间售罄,甚至出现了一卡难求的热潮。
展开剩余86%如果没有四十多年前,咸阳一名小学生偶然发现了这枚“皇后之玺”,这件历史瑰宝或许依旧埋藏地下,无法被世人所见,更不可能成为如今的热门文化符号。
1968年9月的某个午后,居住在韩家湾的13岁男孩孔忠良放学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家附近的水渠边玩耍。偶然间,他发现一块白皙透亮的小石头。出于好奇,孔忠良走近仔细观察,发现这块石头与周围的普通石块大不相同。
他用手小心翼翼地将石头从泥土中挖出,拂去表面的泥沙,发现这块大约拇指大小的石头上雕刻着他不认识的文字和奇特的动物图案。满心好奇的他将石头带回家,反复端详,依然无法看出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于是,孔忠良请教父亲孔祥发,希望年长的父亲能够帮忙辨认。孔祥发虽然未能认出具体来历,但凭借多年的生活经验,觉得这块白玉石工艺精细,上面刻字且形状独特,很可能是一件古代文物。
咸阳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国著名的十三朝古都,秦朝的都城也坐落于此。据记载,咸阳境内有27座帝王古墓,以及2000多座陪葬墓,文物资源极为丰富。孔祥发知道家乡“文物遍地”,心中越发确信手中的石头不简单,决定带着这块石头去有关部门鉴定。
1968年,孔忠良和父亲在水渠边拾获的这块小石头被送到了省博物馆。第二天一早民银证券,父子俩带着干粮和水急匆匆前往陕西省博物馆,希望找到专业人士确认石头的身份。
他们到达博物馆后,诚恳说明来意,小心翼翼地将石头交给工作人员鉴定。专家们经过仔细检查,确认这是一块产自新疆和田的上等羊脂玉,上面雕刻着一条螭虎。刻字为篆书,写着“皇后之玺”四个字。这表明这是一枚古代皇后的玉玺,身份非同寻常。
这一结果令孔祥发父子震惊,却又觉得合情合理。博物馆方面则极为兴奋,因为这件文物无论出自哪个朝代,价值都极为珍贵。既然是国家文物,理应归国收藏,孔氏父子毫不犹豫地选择无偿上交。
他们未曾料到,自己的一时好奇和责任感,对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博物馆馆长极力劝说下,孔祥发只接受了象征性的20元路费。父子俩随后返回韩家湾,继续过着普通的生活。
这段捡到文物并上交的经历,深深埋藏在孔忠良心底,成为他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与此同时,博物馆专家们对“皇后之玺”的主人充满好奇。每件文物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故事,解读它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于是,专家们开始深入研究玉玺的年代和归属。
除了鉴定玉材出自哪个时期外,专家们还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关于“皇后之玺”的任何记载,力求找到确凿的证据。经过商议,他们决定从玉玺上的螭虎纹样入手。
螭虎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战国晚期的玉器上便有类似纹饰,而到了汉代,这种图案更为普遍。螭虎象征着权力与尊贵,只有身份显赫的人才可使用,这种纹饰多见于帝王传国玉玺。
此外,玉玺所用的新疆和田羊脂玉也是汉代常用的珍贵材料。这些线索表明,这枚玉玺极有可能属于汉朝某位皇后。
经过推理和考古证据佐证民银证券,专家们确认“皇后之玺”正是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所用。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出土的汉朝皇后玉玺,对于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这一发现令专家们振奋不已,纷纷感叹若非及时送交博物馆,这件珍贵文物的流失将是考古界的巨大损失。
孔忠良当年偶然拾得的这块白玉石,竟是汉朝皇后吕雉的玉玺。父子二人主动将其无偿上交国家,换得20元路费,殊不知多年后还会被政府重视。
中华文明五千年,随着岁月流逝,许多文物遗失或毁坏,或因发现者未识文物真谛。2012年,为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陕西省投入逾10亿元专项资金保护遗址,并于12月1日举办“保护大遗址,弘扬汉文化”表彰大会,吸引5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和公益联盟参与。
孔忠良应邀参加此次活动,并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在此之前,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京平得知“皇后之玺”的故事后,特意访问了孔忠良家。四十多年过去,当年少年已白发苍苍,父亲早逝。物是人非,令人感慨万千。
孔忠良手捧价值连城的文物,为国家文物保护贡献力量,未曾预料到政府依旧记得他,颁发文物证书让他感动不已。
谈及当年无偿上交玉玺,孔忠良露出朴实的笑容:“我和父亲都是农民,做人实诚最重要。捡到文物,就应该交给国家。”虽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未后悔,若有再选择,依然会毫不犹豫地交出宝物,为保护文化遗产尽一份力。
孔忠良的这番话,展现了他少年的热忱与善良。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贡献。
文物承载着国家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保护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反之,那些为了私利出卖国家文物的人,是对先辈遗产的亵渎。
任何珍贵文物的遗失,都是民族不可弥补的损失。由此可见,这位年仅13岁的少年和父亲所做的选择,值得所有人尊敬。
每当人们注视这枚玉玺时,都会回忆起它背后的深厚故事。
2019年,“皇后之玺”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第一展厅展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人们惊叹于其精湛工艺和绝美造型,感叹古人技艺之高超。
无论是实体展览,还是将其造型制成公交卡,甚至线上销售,均深受欢迎。正是孔忠良父子的无偿捐赠,让这件文物重见天日,焕发新生。
平日里,如若发现文物,应主动交给有关部门,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护,避免损毁。切记,非法贩卖文物不仅违法,更是断送自己前途的险途。
参考资料:
- 《皇后之玺:泥窝窝里抠出的国宝》|新华社新媒体 2021-02-22
- 《冲上公交,然后掏出了“皇后之玺”》|光明夜读 光明日报 2019-06-01
- 《陕西“草根”致力大遗址保护 弘扬汉文化获表彰》 中国新闻网 2012-12-01民银证券
发布于:天津市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